深圳品茶工作室vx,厦门龙凤419花千坊,义乌龙凤419交友论坛,佛山0757sn论坛

 
  在线投稿 设为首页  
     
    首页 >  资讯 > 热点新闻  > 正文
“最上海”地标,新外滩大气归来
发布时间: 2010-02-25   来源:匿名网友投稿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四大广场:特色公共空间

“看,陈毅像,那里新建了一个广场,新年跨年倒计时活动,就是在那举行的。当晚,我就在海关钟楼里值班。”魏师傅说。

那一晚,设于陈毅广场的整个舞台置身于外滩万国建筑博览群的背景中,灯光、烟火与黄浦江上流动的彩船交相辉映。临近零点时,歌唱家魏松就站在海关大钟外的临时平台上,演唱了《今夜无人入睡》。最后,浦江对岸灯火全部熄灭,深蓝色的天空中,升起了象征美好祈愿的孔明灯,东方明珠化身为新年倒计时器,中间的球体上显示了最后倒计时的秒数――“5、4、3、2、1,世博年到啦!”欢呼声中,全上海伴随着海关大钟的钟声跨入新的一年。

“那天说实话我很紧张,之前对大钟检查了一遍又一遍,确保万无一失。”魏师傅说,“不过,那一晚的外滩真的美极了,再辛苦,也是值得的。但愿,这样的美丽能够一年一年持续下去……”

步入陈毅广场,吸引眼球的是一堵鲜花做成的花墙,黄色和紫色的鲜花,勾勒出“EXPO”四个英文字母和世博会标志的图案。这个广场以陈毅雕像作为中心景观,保留了原来陈毅雕像北侧的香樟林,而休闲观景空间则相比过去扩大了一倍。

往南,福州路口增设的,是总面积为4900平方米的外滩金融广场,这里将立起“金融牛”雕塑,信息屏还将即时播放股票、外汇等金融信息,这里也将是中外游客观赏外滩历史建筑和市民举办节庆活动的最佳地点;延安路广场处,则是以有100多年历史的气象信号台为中心的广场,这里结合整个外滩历史建筑群,成为展示外滩历史变迁及地域文化的特色空间。

黄浦公园广场、陈毅广场、金融广场、气象信号台广场,好比四颗耀眼的明珠,相连相通,成为外滩滨水区的四大亮点。而这些广场所倚的防汛墙内部,高2.5米、宽14.4米的空箱,被巧妙设计为停车库和供游人驻足购物或品茗小憩的商店、休息场所等。广场周边还布置了绿化带,悬铃木、银杏、香樟、美女樱、丰花月季等争奇斗艳。今年3月底工程完成后,外滩滨水区整个绿化面积将达到2.3万平方米,公共活动空间增加40%

【专家点评】新外滩,不再人“挤”人

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高级工程师 奚文沁

外滩滨水区是上海最具标志性的城市景观区域,同时也是城市中心最重要的公共活动场所之一。改造之前的外滩滨水区,主要是在1990年初对防汛墙外移和交通综合改造后形成的,空间比较局促。根据有关部门的调查,外滩的日均人流量平时约为10万―20万人次,双休日为30万人次,“五一”、“十一”等重要节假日游客多达百万人次,靠黄浦江岸的防汛墙平台上挤得满满当当,可以用“摩肩接踵”来形容。

显然,随着城市的发展,外滩已日益难以满足游客和广大市民公共活动的要求。此次利用外滩地下通道工程建设契机,进行外滩滨水区综合改造,改造方案充分征求了各方意见,也考虑了国情市情,目标是提升地区形象和环境品质,最大限度地体现外滩地区的历史文化风貌特色,最大限度地为市民提供优美舒适的公共活动空间,打造上海最经典的滨水景观区域。

除此之外,这次改造,还体现了以下原则:

一是尊重原有的场所特征。在整个外滩滨水区,历史保护建筑是整个区域的“主角”,滨水区应该作为历史建筑的“配角”出现,与历史保护建筑一起形成和谐共生的姿态,因此,在滨水区的景观塑造应当体现谦逊、简洁的性格,与历史建筑融为一体。

二是体现城市时代特征。外滩滨水区以简洁、大气、整体的空间形态来展示整个上海的特征,同时在设施设计、小品设计、照明设计等方面采用最新的设计概念以及材料设备,突出展现了上海作为时尚之都的形象。

三是缝合城市与黄浦江的联系。原来滨水区与腹地被川流不息的城市干道所割裂。通过外滩地下通道建设,地面道路得以缩减,为释放地面公共空间、改善外滩环境创造了条件。

四是提供多种活动体验的场所。原有的滨水区主要供游客和市民观赏外滩历史建筑、黄浦江及对岸陆家嘴景观,活动方式以漫步为主,比较单一。这次改造,在主要人流交汇处和重要观景点设置了四个广场,提供重大活动、节日庆典、人流集散等功能,同时,适当扩大防汛空箱顶平台,增设中间高度的平台广场和几处舒缓的坡道,满足游客观景、漫步、休憩等多种活动体验需求。

五是根据游客需求和空间特点,设置合理的配套服务设施,包括停车、公厕、餐饮、服务等,主要满足游客和市民来外滩休闲游览时的需求,原有设施分散、零乱、品质不高的状况得以改变。

最后要说明的是,在满足公共活动和尽量在视线上不遮挡优秀历史建筑的前提下,此次改造对绿化规模、布局、形式予以了充分考虑,适当设置了广场树阵,增加行道树,在绿地种植中增加乔木和灌木,在防汛空箱顶部平台设置一些移动式的绿化设施,通过多种手段提高地区实际绿量,以改善生态环境,并为游人提供遮阳空间。

责任编辑: 畅言网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评论
昵称: 
RCC关系网

都市实践

CCDI

五合国际

筑博设计

易兰

维思平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给我留言 | 在线投稿
建筑畅言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34636号 京ICP证09074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37号
E-mail: editor@archcy.com 电话:86 10 56064666 传真:86 10 63107850
畅言网微信
 
方正县u1f743| 桑植县jns930| 甘谷县1tb375| 泗阳县jnn313| 渝中区ba1718| 遵义市pqh181| 铁岭县b1v762| 涞水县dhh827| 灵宝市1cc383| 河池市ou2767| 丰城市hrp668| 台中市j0z40| 木里xbi37| 秀山0ni675| 乐东fg08| 双桥区hgg140| 南岸区b0v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