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神奇的圣奥斯定堂 
	建筑现在名称:圣奥斯定堂 
	原来名称:圣奥斯定堂 
	地址:澳门岗顶前地 
	结构:砖木结构 
	规模:约1000平方米 
	风格:中西合璧,大屋顶结构,后侧面单塔钟楼 
	建造时间:1586年始建1825年重修 
	设计师:意大利天主教奥斯定教会来澳传教时兴建 
	现状:世界文化遗产 
	澳门最古老的三座教堂之一 
	 
	圣奥斯定堂 
	以创建的教会奥斯汀命名;又因座落岗顶上,俗呼岗顶教堂,往昔还有“龙松庙”之俗称。该堂建于1589年,附建有修道院。1623年,葡国政治复杂,然而,奥斯汀教堂因遭炮击,墙倒瓦塌。教士为了御防风雨,于是搭棚架木,覆盖葵柴,暂作笔身。葵柴被风吹动,戟松起伏,状如虬龙,故为时人呼为“龙松庙”,后教徒集资重修教堂。今教堂门墙石刻“1710年”字样,就是这次重修日期。至1814年大修后,始奠定今貌。是本澳最古老的教堂之一,外形庄严雄伟,内部装潢宽敞阔大,以大理石建成的祭坛上有一座耶稣背十字架的雕像。有关圣奥斯定堂传说纷绁,据说当雕像被教堂负责人士取往主教座堂,它会神奇地回到圣奥斯定堂的祭坛上。 
	.jpg) 
	圣奥斯定堂堂室内 
	6、圣安多尼掌管人间婚姻 
	建筑现在名称:圣安多尼教堂 
	原来名称:圣安多尼教堂 
	地址: 澳门白鸽巢前地南面 
	结构: 砖石结构 
	规模:约500平方米 
	风格:麻石英式教堂 
	建造时间:1565年初建 1875年重建1930年修复 
	设计师:法国传教士 
	现状:世界文化遗产 
	澳门最古老的三座教堂之一 
	 
	圣安多尼教堂 
	由于圣安多尼(St Anthony of Padua)掌管人间婚姻,故教堂又名“花王堂”。教堂亦奉祀曾于澳门学习神学的韩国第一位圣人金大健神父(StAndrew Kim)。教堂屡遭火劫,但火光曾于台风中引导居民上岸,故教堂每年都会庆祝{“天灾节”。即圣安多尼教堂。供奉圣安多尼神像。安多尼是天主教的“婚姻主保”之神,类似中国专门为有情人拴红绳的月下老人,因此民间又叫圣安多尼教堂为“花王堂”。该教堂建于1556年前后。早期艰难创立之际,只是草棚竹笆,耶酥教徒称其为澳门第一所“天主之屋”。 
	.jpg) 
	圣安多尼教堂室内 
	7、全城举行最多场音乐会的教堂 
	建筑现在名称:玫瑰圣母堂 
	原来名称:玫瑰圣母堂 
	地址:澳门板樟堂前地 
	结构:砖木结构 
	规模:约800平方米 
	风格:巴洛克风格建筑而成的玫瑰堂 
	建造时间:1828年重修 
	设计师:西班牙修士兴建 
	现状:世界文化遗产 
	 
	玫瑰圣母堂 
	玫瑰堂现时是全城举行最多场音乐会的教堂。淡黄色外墙与绿色门窗形成强烈对比,正如优雅的玫瑰堂座落于密集的民居中一样造成极端,却见熙来攘往的行人,每天经过玫瑰堂又显得份外融合。旁边的圣物宝库楼高3层,收藏了超过300件澳门天主教珍贵文物,包括弥撒用品和木雕圣像等珍品。玫瑰堂设有圣母像,每年5月13日举行的花地玛圣像出游,便是在玫瑰堂起步。 圣道明会院由来自菲律宾于1587年到达澳门的西班牙修士兴建,其后不久由葡萄牙信徒管理,教堂为供奉玫瑰圣母而建,最初用樟木兴建,后换上现今的抹上灰浆的实心砖,属于葡萄牙十七、十八世纪在东方流行并采用的建筑风格。 
	.jpg) 
	玫瑰圣母堂室内 
	8、澳门海崖圣母小堂 
	建筑现在名称:主教山小堂 
	原来名称:主教山小堂又称海崖圣母小堂, 
	地址: 澳门位于西望洋山顶。 
	结构:单层尖塔结构 
	规模:约1000平方米 
	风格:歌特风格 
	建造时间:1622年始建设 1835年重建 
	设计师:葡萄牙传教士 
	现状:世界文化遗产 
	 
	主教山小堂 
	主教山小堂又称海崖圣母小堂1622年建于炮台旁,殿堂简朴,山径迂回;1892年附近古堡拆除后,圣母堂得以逐步扩大,1835年重建后成为今天宏伟之规模。钟楼高耸入云,十分庄严肃穆,配以花径草丛,古树浓荫,建筑端丽,环境优美,游人甚众。圣母堂前筑有高台,置有一大理石雕刻而成的圣母像,圣母双手合拾,貌甚慈祥,面临大海。主教山小堂建于澳门半岛最高点之一的西望洋山上,是一座向航海者的保护神祈祷的小教堂,建造这座教堂的原因是由于当时执行去日本航线的葡萄牙航海者在海上与荷兰海盗船相遇,却未受伤害,深信是神灵保佑,许下建堂诺言以谢神思。教堂建筑以高耸的门楼为主体,三角形的屋顶上站立着圣母塑像,教堂右则为钟楼,钟楼高耸入云,十分庄严肃穆。 
	.jpg) 
	主教山小堂室内 |